為何走在路上看到某某宮特別多?從廟名看懂神明的地位

為何走在路上看到某某宮特別多?從廟名看懂神明的地位

如今我們用來祭拜神明和先人的香,其實最初並非用於供奉,而是用作治療病痛的藥材!


對民間信仰較熟悉的信眾,通常光看一座廟的名稱就可猜到主神是誰,例如「福德宮」是福德正神土地公廟,「代天府」是代天巡狩的千歲王爺廟等等。除了前頭的稱號以外,最後一個字也同樣重要,如廟、宮、殿、祠、壇、府、寺、觀、堂、庵、府、亭,是分辨這座廟所供奉神明階級與種類的關鍵,也可從中判別建築的規模與特色。

天公廟 section1宮、殿、府

階級的神明都能稱廟,從天公廟到神格最低的有應公廟。不管正式名稱是什麼,信眾常常也會習稱為某某廟,例如台南具重要地位的台灣首廟天壇,地方居民平時俗稱為天公廟。

「殿」:在古時指皇帝的辦公處,屬於帝王級的神祇才能稱殿,比宮還更高一等,如主祀玄天上帝的北極殿;主祀北嶽大帝的北嶽殿;主祀玉皇大帝的凌霄殿、天台殿;文衡聖帝關公的關帝殿等。

「宮」:為舊時代的皇室居所,王爺妃后級以上神祇的廟宇可稱為宮,如供奉關聖帝君的行天宮;供奉媽祖娘娘的鹿港天后宮、朝天宮、鎮瀾宮;供奉中壇元帥的太子宮等等。在民間信仰中修成王爺階級者眾,以宮為名又比「廟」更有尊貴、大器的感覺,所以非常多廟宇都命名為宮。

「府」:為舊時達官貴人的住所,如王府、相爺府,台灣稱府者以千歲王爺廟最普遍,像是台南著名的南鯤鯓代天府、麻豆代天府。

許多神祇的各地廟宇使用各種不同稱呼,如關聖帝君的廟宇有關帝殿、文衡殿,有行天宮、協天宮,也有直接稱關帝廟的,玉皇大帝可用殿,但亦有多間天公廟名為奉天宮。一般來說,高階神格可用較低階的稱呼,反之卻不然,如媽祖娘娘、土地公的廟宇就不會稱為殿。

壇、祠、堂、觀

「壇」:原意是土石所築成祭祀用的高台,為古代帝王祭天地之處,如台南首廟天壇位於昔日為府城最高點,是鄭氏王朝政府官員築台祭告上天用的平坦空地,清咸豐年間才在此建廟。不過,如今稱壇者多為民間私設的神壇。

「祠」:大多指祭祀祖先或歷史先賢的空間,如祖祠、節孝祠和孔廟內的崇聖祠。稱祠者不必是嚴格意義上的神明,只要是已逝去的祖先、忠魂皆可供奉,許多規模較小的廟也會以此為名,如福德祠。

「堂」:在古代建築規格中指的是居中的正廳。台灣寺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廟以堂為名,佛教中的齋教信徒參拜和舉行儀式的場所稱為齋堂;以扶鸞問事為主軸的鸞堂也常稱為堂,如台南石精臼開基共善堂;亦有某些通俗信仰廟宇稱堂,如供奉瑤池金母的慈惠堂。「觀」是道教廟宇的正統稱呼,如彰化元清觀、台中紫雲觀。

寺、庵、巖

「寺」:為常見的一般佛寺稱呼,如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艋舺龍山寺、主祀西方三聖的法鼓山農禪寺等。

「庵」:原指結草而成的房屋,後來在宗教中專指尼姑禮佛的場所,如各地的地藏庵。

「巖」:為依山而築的寺廟,巖有時寫作岩。如台北公館附近的寶藏巖、桃園市的壽山巖,嘉義的半天巖。

  • 在台灣只要一說到「巖仔」,通常大家會認為是指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山寺。雖然台灣著名的清水祖師廟也名為艋舺清水巖、三峽長福巖,這和位於中國福建安溪的清水祖師的祖廟安溪清水巖有關,上述兩間清水祖師廟均不靠山,也不會俗稱為「巖仔」,而稱「祖師廟」。

資料參考: 劉還月《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〔廟祀卷〕》、文人指路-【小兵立大功 – 祠廟類各建築稱呼】、維基百科-巖仔

2023交通部觀光署「前10宗教場所人次統計」

  • 北港朝天宮,參訪人次6811800
  • 北港武德宮,參訪人次6699519
  • 南鯤鯓代天府,參訪人次5460100
  • 車城福安宮,參訪人次3700145
  • 麻豆代天府,參訪人次3278052
  • 白沙屯拱天宮,參訪人次3202793
  • 佛光山,參訪人次1857366
  • 大甲鎮瀾宮,參訪人次1171879
  • 鹿港龍山寺,參訪人次696307
  • 萬和宮,參訪人次197155

240322100657445690北港媽祖以母親的形象深植人心,而非高不可攀的神格讓人感受距離。而 北港朝天宮為台灣最具影響力、且分靈最多、分靈國家最廣的媽祖廟,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中心。

媽祖信仰起源於宋代生在湄州之林默娘,因其慈悲救民,感動上天,羽化成仙,其靈魂留在人間不斷教化幫助萬民,影響人民,許許多多的人受其影響教化,以默娘為榜樣,一生忠孝廉節、慈悲喜捨、上求聖道、下渡眾生,靈終上天梯,晉升為媽祖菩薩或媽祖神仙格,再乘願而來成為媽祖的分靈,在各地方的媽祖廟或個人家中,擔任護佑眾生的責任及角色。

康熙三十三年(1694),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福建省湄洲天后宮神像來台,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。時台灣荒地以闢,人口日增,笨港扼海交通要衝,船隻輳集,人口知增加尤速;彼輩均來自福建,素感神靈無從瞻拜,故見僧人奉神像來,遂議留為主持香火,初賃民居,矮屋低簷,至為簡陋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),再議公建,時有陳立勳者,為福建省同安縣人,於明季即入台拓殖,於今嘉義縣鹿草鄉、六腳鄉;雲林縣水林鄉、北港鎮一帶擁有田園數百甲、店面甚多,為大業戶,並於今廟前左側,營土壟間,碾米販運內地,時感神靈,思報神恩,乃捐獻廟地,編竹葺茅,成一小祠,規模雖小,祈禱報賽,殆無虛日。1730年(雍正8年)則重修廟宇,廟名此刻改稱為「天后宮」。

北港朝天宮因神蹟靈驗,已成為全國三百餘座媽祖廟的總廟,外觀輝煌。廟中供祀天上聖母及觀世音菩薩等神像。廟內的樑架結構及木雕皆出自於名匠之手,如廟埕外石欄杆柱上四海龍王之石雕像,每尊姿態各異,氣勢雄健,還有以米字形做出斗拱結網構造而成的藻井,整座寺廟不論是小至窗花上的人物表情動作的刻畫,大到氣勢雄偉的盤騰龍柱,作工之精巧細緻,無異是結合了宗教與藝術精品的綜合體。

國家二級古蹟的北港朝天宮終年香火鼎盛,大殿的藻井因香火太旺從彩色被薰成烏黑,每年最熱鬧的二次遶境分別是農曆正月15日的元宵節及3月23日媽祖誕辰,元宵節是以花燈比賽為主,媽祖誕辰期間,各地信徒及分靈廟宇陸續回北港進香,規模十分盛大,而遶境遊行,更是鑼鼓喧天,萬人空巷,為媽祖香期最高潮。讓整個北港鎮都籠罩在濃郁的宗教氣息中。

三、神明執掌權責分類

台灣的神明信仰歷史悠久,神明眾多、各具特色,無法一一列舉,以下將根據神明的職掌分類,幫助大家在需要求助時能找到合適的神明。 在台灣的信仰體系中,許多神明的職責是「全包制」,即幾乎可以處理任何問題,尤其是地位較高的神明,如太上老君、靈寶天尊、玉清元始天尊、玉皇大帝等。他們通常具備廣泛的能力和多重職能。不過,多數神明的職責並未過於細分,而大部分台灣的廟宇除了主神外,還會安奉其他神明,以更全面地滿足信徒的需求。

司法:城隍爺、包公、關聖帝君。 律師、警察祈求事業順利,查案辦案需要幫忙都可以找這三位,普通信眾官司纏身時,拜這三位準沒錯。

學務:文昌帝君、關聖帝君、魁星爺、朱衣帝君、孚佑帝君、諸葛武侯(孔子)。求取功名利祿、升學考試就不能錯過「五文昌」,而有些人會將孔子與文昌搞混成同一人,但從歷史背景來看,孔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,文昌帝君則是道教神靈。一位是春秋時代真實存在的人物,過世後受到後人敬拜,文昌則是從天上的文昌星宿、地方守護神演變而來的神明。孔廟多是升學考試、知識份子,文昌則是掌管人世功名利祿,因此各行各業都可以拜文昌。

農務:神農大帝(五谷先師)。 神農大帝是傳說中最早教導先民農耕的人,因而只要漢文化中有農耕的地方,都可以看到這位大神,隨著台灣社會轉型,現在祭祀神農大帝的廟越來越少了。但不可否認的,祂依然是農民的守護神,也是抵抗農業害蟲的專科神明。

醫務:保生大帝、神農大帝。 保生大帝、神農大帝皆為有名之「醫神」,也在各地留下不少醫治疾病的神奇傳說。

除瘟:天上聖母、千歲爺, 城隍爺、媽祖等神明亦有送瘟的紀錄

錢財:財神、善神、祿神、子神、壽神

生育:註生娘娘

姻緣:月老星君

工藝:爐公先師

四、地區信仰與祀奉神明的關聯

籤筒廟宇不僅是信仰的中心,也是當地最早的發展核心。 早期的社區往往以廟為中心逐步擴展,因此廟宇周圍的地區常常最為繁榮,同時也是商業活動的重鎮。在過去,社區活動中心或立法院尚未設立,處理各種事務和商議問題通常會在廟中進行,因為神明的見證被視為重要。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,還可以利用擲杯等方式尋求答案。由此可見,廟宇不僅是信仰的象徵,也擔任了地方議事的功能。這反映了台灣人對神明的深厚信仰及對廟宇的高度依賴,因此,拜拜已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儀式。

台灣的宗教信仰包容性非常大,因此現代的台灣民間信仰已是 佛教、道教融合,媽祖旁邊可能就是觀世音菩薩,所以不會再區分佛教、道教神明要不要分開。而且台灣的廟宇在同一間廟裡不會只單獨祀奉一位神明,除了主神信仰外,配合當地的產業或族群,廟中還會配置其他的神明。像如果當地有討海人,不管主神是誰一定會配置媽祖;以農業為主的話就配置神農大帝;如果有戲班,則是配置西秦王爺、田都元帥。當然人民也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去廟宇祈福、安太歲、點光明燈等。

由於一間廟宇中可能供奉了多位神明,每位神明的作用和地位不同,因此拜拜的順序顯得尤為重要。傳統上,廟中的神明位置會依照其尊卑級別來安排。通常,玉皇大帝會被安置在最高最尊貴的位置,接著是后級和帝級神明。而擔任護衛和領導神兵神將的中壇元帥(即三太子)會放在主神下方的中央位置,而主神桌的底下則必有虎爺。在 傳統廟宇中,土地公和註生娘娘也是常見的配置。在早期台灣,人民生活以農為主,不管是種菜、養雞都是屬於土地的,因此配置土地公是對地方的尊重。而過去的農業社會最需要勞力,所以會跟註生娘娘祈求多子多孫,都是配合農業的需要。

宗教最主要的功能是安撫人心。當面臨困難或抉擇時,許多人會求籤以尋求神明的指引。籤詩的內容通常不會給出明確的預測,如「你一定會成功」或「你完蛋了」這種絕對性的詞語,而是以模稜兩可的語言表達,通常會有一個共同的結論:不必擔心,事情會得到解決。進而提供了心靈上的安慰。 過去,許多廟宇還提供藥籤,專為生病的人準備。這些藥籤上所列的多為溫和的草藥,如甘草和枸杞之類的。即使是吃錯藥也沒關係,因為這些東西就是補身,最主要的功能是心靈治療 在求籤的過程中要經過神明的指示,擲杯是一個關鍵的步驟,因為在感到無助時,我們希望通過神明的肯定來獲得支持,從而對自己和未來的情況更有信心。